顯示具有 Java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Java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

[Java]Java呼叫C/C++ DLL

接續上一篇,這一陣子要寫可以動態連結的程式,其實我最先開始想到的就是用windows的DLL(Dynamic-link library )或是Linux的SO(Shared Object)

一來這樣速度快二來這樣子也有個更新的彈性,只是這樣一來可能就無法實現跨平台的優點。
在Java有提供JNI來實驗呼叫c\c++的dll功能

放幾個我參考的網站

一般來說會先寫個.java檔去產生Header。假設今天我一隻程式叫Hello.java
那我可以寫一個批次檔(.bat)去幫我產生要用的header

makeHeader.bat

javac Hello.java
javah -jni Hello
@pause

其中javah這個指令就是用來產生JNI Header,之後產生一個標頭檔叫Hello.h
寫一個.c或是.cpp去實作他產生DLL之後就可以給Java呼叫
不過老實說這樣很不方便,萬一Hello.java要增加新函式就會變得很不方便
因此我會比較建議用JNA+CDT的方式去做,如果要用Windows+Eclipse去開發C++的話,有兩個套件要先裝起來,一個是MinGW,另一個則是CDT


[Java]URLClassLoader運用上的一點筆記

這一陣子接了一個case必須要撈一些網站的資料
由於這是必須多人maintain 的一個系統,要防止對方網頁改版而撈不到資料
因此我想到了Java的dynamic binding功能

在Java原生支援dynamic binding,而他主要又分成Implicit(隱式)explicit(顯式)兩大類

參考資料:http://www.yuloo.com/news/2008-08-27/112873.html 


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

PHP 直接去call java類別

偶然之間看到了PHP呼叫使用java 類別的方法
就是用一套名為 PHP/Java Bridge的lib
就姑且研究了一下

原文章http://www.coolcode.cn/?action=show&id=166

呵呵!長長一串有夠複雜 舊版的安裝很花工夫
不過別擔心 新版的安裝方法已經減化很多了
在此只介紹新版的安裝法(舊版的大概也難找了)

首先請到官網下載php-java-bridge_5.4.4.2 這是目前的版本
不直接放載點,因為舊版的好像會被拿掉,請以官方為準
http://php-java-bridge.sourceforge.net/pjb/how_it_works.php

點download之後請點選php-java-bridge_5.4.4.2_documentation.zip下載



解壓之後,應該會看到一個JavaBridge.war
請在把他解壓縮,之後請放到localhost根目錄下



之後能就能(?)快樂的用PHP去call java的class了

用官網給的範例


<?php
require_once("http://localhost:8080/JavaBridge/java/Java.inc");
$System = java("java.lang.System");
echo $System->getProperties();
?>


看到沒有,簡單include就可以套用java類別了 哇哈哈

當然不會這麼簡單,執行後出現錯誤訊息


...URL file-access is disabled in the server configuration....

要include遠端檔案,必須開啟PHP權限,請修改php.ini的allow_url_fopen跟allow_url_include

allow_url_fopen = On
allow_url_include = On

如果找不到的話請自己補上,像我的php.ini就沒有allow_url_include選項

之後執行,又出現一個錯誤訊息

The requested method PUT is not allowed for the URL /JavaBridge/JavaBridge.phpjavabridge........
Check the back end log for OutOfMemoryErrors......


這是因為他新版會開一個proxy來代理java的動作,必須先執行他的JavaBridge.jar這隻程式
沒意外的話應該會放在JavaBridge\WEB-INF\lib下面

想想也是,他include一個遠程檔案,但是我並沒有那個server,所以他應該會在開一個proxy才對

程式執行畫面

範例是用8080port 就選8080port吧
因為我8080已經用過了 所以他會從8081開始

之後再執行就沒問題啦

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

Java正規表示式 忽略大小寫用法

今天因為一個case,想用java的正規表示式(RegExp)去完成
Java有提供Pattern跟Matcher物件來幫我們做到正規表示搜尋的功能
但今天我遇到一個問題,我希望在搜尋的單字中忽略大小寫
這在一般的RegExp有兩個方法可以解決,假設今天我想找boy這個單字
  • (B|b)(O|o)(Y|y)
  • 使用參數 i

第一個方法如果單字固定的話還可以用,但是搜尋條件是由對方輸入的時候
就必須仰賴第二個方法
RegExp在下語法的時候有個格式

/RegExp/flag

第一個是搜尋條件,第二個是搜尋參數
在java則是使用函式

Pattern.compile(String RegExp,int flag);

所以我想忽略大小寫的話只要使用CASE_INSENSITIVE這個flag就可以解決了

舉個例子

....
Pattern pattern=Pattern.compile(regexp,Pattern.CASE_INSENSITIVE);
Matcher matcher=pattern.matcher(data);
if(matcher.find()){.....}
...

regexp是由我們下的搜尋語句,data則是想搜尋的來源字串

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

Android 1.5 使用JUnit測試框架

對於一些習慣TDD開發方式的人來說
沒用JUnit好像少了什麼似的,就順便研究了一下在Android下如何使用JUnit
----------------
在Android裡面基本上有兩個方案

傳統JUnit


有需要的話可以到http://www.junit.org/ 下載
因為Android用的不是JDK在跑程式,而是用他自己的虛擬機器
所以在eclipse必須修改一下JUnit的執行環境才能跑,而且也只能跑一些java的邏輯測試或業務封裝,對於Andorid的測試不能用一般的JUnit去跑,這個可以用第二個方案解決

先介紹第一種一般JUnit的使用法,把junit-4.6.jar(版本可能有異)下載下來後
先在eclipse的 project->properties 跳出設定視窗後選擇Java Build Path->Libraries
選擇Add External JARs,把剛才下載的junit-4.6.jar加入eclipse
這個方法可用於想加入任何第三方API時使用


之後File->New->JUnit Test Case新增一個TestCase
假設程式碼如下

public class TestActor extends TestCase{

public TestActor(String name){
super(name);
}
public void testAction(){
assertEquals(true, true);//請修改為自己的測試程式
}

}

----
之後開啟Run Configutrations(不知道請參照使用eclipse開發Andrio 1.5)

開啟視窗後請先依序幾個步驟
  1. 先在左邊的JUnit那欄點兩下,會出現右邊這種設定卡,先選Test這個Tag
  2. 再來取個喜歡的名子
  3. 這個步驟比較重要,選定要執行的測試類別
  4. 選定Junit版本
  5. 點選Apply
再來跳到Classpath這個Tag,一開始會看到Bootstrap Entries是Android 1.5(版本可能有異)

請點選Android 1.5 後按下 Advanced 將他改成JRE



他會先跳出一個Advanced Options的選單,選則Add Classpath Variables後按下OK




他會又跳出一個選單,選擇你的JRE環境後按下OK,在此我的是JRE_LIB


最後在Bootstrap Entries上就會出現JRE的環境,這邊要注意一下User Entries有沒有Junit
沒有的話用Add External JARs將他加進來,之後按下Apply




之後再要測試的Testcast calss上按右鍵 Run As->JUnit Test就可以跑了


如果出現詢問視窗的話,先在Override workspace setting上打勾
而後選擇Eclipse JUnit Launcher按下OK就行了



注意一下Run的選單


這是1.5後才出現的,以後或許會再改也不一定,畢竟Android現在比起J2ME等仍然是不夠完善

Android JUnit Test


這是第二個方案,專門給Android專案作測試用的,Android的APIDemo裡面就有很詳盡的用法
註:1.5版後的ApiDemo範例改放到
android-sdk-windows-1.5_r1\platforms\android-1.5\samples目錄底下


-----
Android JUnit Test用法一樣是到Run Configutrations下產生一個新的JUnit的Config出來
不同的是程式寫法
首先一定要有繼承Activity的類別

public class Game extends Activity {
.....
}

然後寫測試程式,他必須繼承ActivityInstrumentationTestCase,而且泛型樣版必須放進一個繼承 Activity的類別

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ActivityInstrumentationTestCase<Game> {
public Test(){
super("com.android.ut", Game.class);
}

public void testRun()
{
assertEquals(true, true);
}
}


這裡有一點要注意
super("com.android.ut", Game.class);
super第一個參數一定要是你專案的package名稱,不然跑出來結果會錯誤,在此我是隨便舉的例


之後我產生一個JUnit的Config,用預設的就好
再來最重要的是修改AndroidManifest.xml設定檔

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
<manifest xmlns:android="http://schemas.android.com/apk/res/android"
package="org.cusano.star"
android:versionCode="1"
android:versionName="1.0">
<application android:icon="@drawable/icon" android:label="@string/app_name">
<activity android:name=".Game"
android:label="@string/app_name">
<intent-filter>
<action android:name="android.intent.action.MAIN" />
<category android:name="android.intent.category.LAUNCHER" />
</intent-filter>
</activity>
<uses-library android:name="android.test.runner" />
</application>
<instrumentation android:name="android.test.InstrumentationTestRunner"
android:targetPackage="org.cusano.star"
android:label="Tests "/>

<uses-sdk android:minSdkVersion="3" />
</manifest>


-----------
用顏色標住起來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加進去的東西
<uses-library android:name="android.test.runner" />

是跟Android說要引進這個lib,不然Android不知道
<instrumentation android:name="android.test.InstrumentationTestRunner"
android:targetPackage="org.cusano.star"
android:label="Tests "/>



有三個屬性,第一個屬性是固定的,targetPackage屬性要填專案當初設定的package名稱
label屬性則是在Android會看到的標籤


再來就可以選擇第一個Android JUnit Test去Run了

在此之前,可以叫出Logcat去觀察他的結果,Logcat是Android很好用的工具,可以幫忙觀察很多錯誤,叫出方法,Window -> Show View -> Other,找Android -> LogCat


在跑Android JUnit Test他會去叫出模擬器(avd記得先設定好),之後可以去Dev Tools下的Instrumentation,找到我們的測試程式,名子是AndroidManifest.xml當初設定label屬性,也就是Tests







按下去後就可以在Eclipse或是Logcat上面看結果

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

用eclipse發佈android的apk

當我們把程式寫好之後,總是希望別人使用他
而在Android必須發佈程apk檔才能讓人安裝
eclipse提供了很方便的道具來幫我們做到這件事
在apk裡面有個主要設定檔AndroidManifest.xml,包括了設定軟體版本或是權限等等都是用他包辦

在elcipse裡面,從專案總管裡面可以直接看到AndroidManifest.xml,點兩下就可以看到設定畫面
而如果要將專案打包成軟體就使用裡面的Export an unsigned APK and sign it manually即可

或是在專案上按右鍵 Android Tools裡面也可以發佈

有分為簽署跟未簽署兩種
未簽署可以直接發佈,簽署的話須要用JDK的keytool工具產生金鑰keystore,之後再用jarsigner簽章後才能發佈

keytool語法

keytool -genkey -v -keystore android.store -alias android.keystore -keyalg RSA -validity 20000

其中-genkey是產生key,-v顯示詳細資訊 -keystore android.store是名稱,-alias android.keystore是別名、-keyalg RSA 是加密方式為RSA、-validity 20000是有效期限,在Android Market上要求是至少50年(18250天)
之後系統會要求輸入一些有的沒的

之後可以在打指令的目錄下找到剛剛的金鑰檔

除了上述方法產生key之外,Android Tools也可以幫忙產生key,端看個人喜好

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

Android 1.5 tool的一些用法

這兩天研究了一下Android的指令跟eclipse上的一些用法
趁現在腦袋還清醒整理一下

在1.5版開啟模擬器必須先創造avd(Android virtual device)
創造法請參考上一篇使用eclipse開發Andrio 1.5
到android-sdk-windows-1.5_r1\tools目錄底下實施

android create avd -n avdname -t 2

接下來的指令假設都已經在android-sdk-windows-1.5_r1\tools底下了

如果要直接開啟模擬器的話一樣是用emulator.exe,但是跟1.1版不同的是
要加上參數avd
開啟模擬器語法

emulator.exe -avd test

test是我前面創造的avd

如果要指定skin的話,預設有四種skin可用

emulator.exe -avd test -skin SKINNAME

四種skin

  1. emulator.exe -avd test -skin HVGA-L:480x320水平顯示

  2. emulator.exe -avd test -skin HVGA-P:320x480垂直顯示(預設值)

  3. emulator.exe -avd test -skin QVGA-L:320x240水平顯示

  4. emulator.exe -avd test -skin QVGA-P:240x320垂直顯示



而如果想在模擬器使用sdcard的話,必須仰賴tool底下的mksdcard.exe指令
語法

mksdcard.exe sizeM Name.img

舉個例子,實施

mksdcard.exe 64M sd.img

就會在同個目錄下產生名為sd.img的映像檔


接下來我想掛載映像檔的話,就實施

emulator.exe -avd test -sdcard sd.img


而如果想要上傳檔案到sd.img裡面裡面,必須仰賴tool裡面的adb.exe指令
假設我想上傳一張圖片1.jpg,並且我把它放到跟adb.exe同個目錄下
註:可以上傳一整個目錄,不只檔案

實施命令

adb.exe push 1.jpg /sdcard

sdcard是映像檔裡面的目錄,如果嘗試push到其他目錄的話會出現錯誤訊息

adb.exe push 1.jpg /
...
failed to copy 1.jpg to /: Read-only file system


來看結果吧



adb還有其他指令

adb shell\\進入Linux模式,可用來檢視sdcard映像檔的檔案
adb pull /sdcard/XXX\\下載檔案
adb install xxx.apk\\ 安裝人家寫好的android應用程式
adb install -r xxx.apk\\ 重新安裝
adb uninstall package\\刪除應用程式 必須是packagename ex :com.me.mail
adb uninstall -k package\\刪除應用程式 但是保留資料


而tool裡面還有一個DDMS.exe工具,可以觀看模擬器的狀態,
輸入

ddms\\這個指令只有在模擬器開啟時有效



再來簡單介紹一下emulator.exe其他好用的參數

emulator.exe -avd AVDNAME -no-boot-anim\\省掉開機動話,寫程式時非常好用
emulator.exe -avd AVDNAME -dpi-device 200\\設定解析度 在此為200
emulator.exe -avd AVDNAME -wipe-data\\ 將模擬器回復到出廠時的設定


而android模擬器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,就是可以用telnet遠端登入模擬一些情況
登入語法

telnet localhost port

模擬器的port預設是5554,沒什麼必要的話也不用去改他
進去之後可以先用help指令去看有哪些東西可用
假設我想傳簡訊給模擬器我可以下達如下的指令

sms send 9527 'hello'

第三個參數是source號碼,而第四個參數是簡訊內容,這個非常重要,因為可以模擬很多實際情況,比方說來電
結果如下



----------------
最後來看一下eclipse的一些功能,eclipse也有創造avd跟關閉開機動畫的選項
一樣進入Run configuration,方法請看上一篇使用eclipse開發Andrio 1.5

進到Target後,下面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功能

  1. AVD Manager:創造avd,而且可以同時指定sdcard
    可以取代指令

    android create avd -n avdname -t 2


  2. Wipe User Data:還原選項,可以取代指令

    emulator.exe -avd AVDNAME -wipe-data


  3. Disable Boot Animation:關掉開頭動畫,可以取代指令

    emulator.exe -avd AVDNAME -no-boot-anim




而這邊來看一下AVD Manager的選單,他會列出現在有的avd跟創造avd的功能

下面有個Create AVD的panel,他有四個選項可選

  1. Name:avd的名子在此用Test3

  2. Target:avd sdk的版本,在此選1.5

  3. skin:選擇顯示模式

  4. SDCard:avd要用的sdcard,在此用64M
    他可以有兩種輸入

    1. size:創造一個新的SDCard,這裡要注意一定要加上單位 M

    2. path:一個以存在的SDCard的映像檔所在路徑,譬如說我前面創造的
      E:\Android\android-sdk-windows-1.5_r1\tools\sd.img




之後按下Create AVD按鈕即可創造一個avd

這邊要注意一下,如果用size創造sdcard的話,他會存在avd所在位置之下
並且被命名為sdcard.img
avd所在位置預設是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你目前的使用者\.android\avd\
進去之後會看到剛剛創造的Test3.avd,點進去就可以看到sdcard

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

使用eclipse開發Andrio 1.5

最近想要研究一下Google放出來的Android平台,他是個開放源碼的作業系統
個人很看好這塊市場,趁現在還燙著趕緊來研究一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邊限定1.5版,因為方法與1.1版有異,以後搞不好會再更改

在開始之前先簡單透視一下Android SDK的架構


這張圖是『旗標: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』上的一章示意圖
Android是用Linux 2.6X版的kernel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平台,也有人說他就是Google版的Linux
但他用的是ASL(apache software license)授權方式而非Linux常用的GPL授權
往上在架構了lib層跟他自己的run-time環境,最後在搭上一套Framework就成了Android平台

而Android SDK開發要有幾個要件

  1. Android Linux系統核心

  2. Android模擬器

  3. Eclipse

  4. Dalvik虛擬機器

  5. Android除錯工具



Android目前總共有幾個系統上的SDK Windows,Mac OS,跟Linux

在此先介紹Windows版的安裝法

首先呢請先去他的網站下載SDK
http://developer.android.com/sdk/1.5_r1/index.html

請選擇相對應的版本把他下載下來

直接在I agree to the terms of the Android SDK License Agreement.上打勾
然後按Download就可以下載了
之後把他解壓到適當的目錄下,在此假設我解壓到E:\Android之下
隨後會產生android-sdk-windows-1.5_r1這個子目錄


再來我們需要Eclipse,但是我們還會需要Eclipse的JDT跟WTP兩個開發工具
不過沒關係我們去下載Eclipse的的Classic這個版本他就會替我們包好了
http://www.eclipse.org/downloads/

目前的版本為3.4.2 詳細版本號可能會變,請下載最新那版,然後同樣解壓到E:\Android那個目錄下


如果之前沒有安裝過JAVA JDK的話請先去下載安裝
http://java.sun.com/javase/downloads/index.jsp
版本挑1.5以上的

最後請安裝用Eclipse請安裝Android ADT開發工具
首先請先去剛才解壓的eclipse目錄下點選eclipse.exe開啟他
一開始會要我們選workspace,請照自己喜歡的創造
再來要安裝Android ADT了,先點選Help->Software Updates...

跳出視窗後先後點選Available Software->Add Site
之後輸入http://dl-ssl.google.com/android/eclipse/
按下OK(因為我之前已經輸入過了 所以圖片出現了重覆的訊息)



然後他會出現Android的選項,全部勾一勾按install

之後只要等待安裝完成

接下來呢必須設定SDK路徑
從Eclipse上方的選單中 Windows->Preferences會跳出一個視窗
點選Android,在SDK Location的地方設定剛剛Android SDK的位置
之後按下Apply在按下OK及設定完成


然後呢 要開始新增第一個Android的部分了
這邊開始就跟『旗標:Android程式設計與應用』有些不同了,因為這本書上提到的是1.1的安裝法
如果照書上直接去啟動Android的模擬器(在E:\Android\android-sdk-windows-1.5_r1\tool下的emulator.exe)會出現錯誤訊息

emulator: ERROR: You did not provide the name of an Android Virtual Device
with the -avd <name> option. Read -help-avd for more information.

If you *really* want to *NOT* run an AVD, consider using -data <file>
to specify a data partition image file (I hope you know what you're doing).


在這邊首先要用命令提示字元(開始->執行 輸入cmd)去創建一個avd
進入命令提示字元之後移動到SDK tool的目錄下(E:\Android\android-sdk-windows-1.5_r1\tool)輸入

android create avd -n test -t 2

他會出現訊息

Android 1.5 is a basic Android platform.
Do you wish to create a custom hardware profile [no]

直接用他默認的選項,按下Enter,就會出現創建成功的訊息

Created AVD test based on Android 1.5


在這邊因為我已經創建過了,所以我用test2取代

再來就可以創造一個Android Project了
選擇File->new->Project ,跳出一個視窗後選擇Android->Android Project



再來會跳出輸入相關參數的視窗,裡面有幾個一定要選的



  1. Project name:隨便打,主要是在eclipse裡面的專案名稱

  2. Build Target:SDK版號 選1.5版

  3. Application name:隨便打

  4. Package name:隨便打,但是要是網址的形式,主要是創建package用

  5. Create Activity:隨便打,創建出來class的名子


下面是創建出來後的對照

先用一段測試的程式碼

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Activity {
/**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. */
@Override
public void onCreate(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) {
super.onCreate(savedInstanceState);
TextView tv=new TextView(this);
tv.setText("Hello World!");
setContentView(tv);
}
}


然後要執行的話,從上面的Bar裡面選擇Run->Run Configutrations或是點選start那個綠色按鈕旁邊的小三角形選Run Configutrations

跳出選單後先點選右上的小圖示(New Launch configuration)創建一個新的config


接著輸入Config的名子,按下Brower選取剛剛我們創建出來的專案按下Apply


之後點選Target,之後選擇剛剛創建出來的avd,按下Apply之後就可以按下Run來執行了


模擬器出來之後,一開始是Android的畫面,用滑鼠按一下

接下來會進入開機的畫面

之後要執行程式,先點選被框起來那個小圖

再來跳出的選單中可以看到已經安裝我們剛剛創造的Project,點下去就可以執行了



------------------
這裡打個小廣告,Eclipse真的是很好用的開發工具,從Java、C\C++甚至PHP等等都可以用他來開發,pulg-in,一直在增加,想要開發Web Service還是J2ME、UML架構都可以包辦
這次Google選擇他當主力開發環境實在令人高興,Eclipse可以幫程式設計師提升寫程式的速度